「金蛇獻歲賀新春」

本校將於2025年2月5日
舉行🧧「金蛇獻歲賀新春」🐍親子活動。
現誠邀有意入讀本校之家長及幼兒報名參與,
一同感受農曆新年的喜慶熱鬧氣氛。🎉
請於1月24日前透過「二維碼」(QR Code)或按以下連結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mhZazPhS8cHIR1iCUgTRU01S0N7dYYNVAPb0Ia3dg05BEKg/viewform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凡出席活動者,可獲新年禮物乙份。

「聖誕親子運動日 」

學校誠邀有意入讀本校的幼兒參加「聖誕親子運動日 」活動!凡出席活動者,可獲禮物包一份。請於18/12(三) 前透過「二維碼」(QR Code)或以下連結報名參加,名額有限,先到先得。到時見!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zgpWfgcQFPf3NewW6

「長發體驗日 」

學校誠邀有意入讀本校參加「長發體驗日 」親子活動,更了解本校的特色!凡出席活動者,可獲禮物包一份。請於24/10(四)前透過「二維碼」(QR Code)或以下連結報名參加,名額有限,先到先得。到時見!

報名連結

 

分類
最新消息

花好月圓慶中秋

中秋節是人月兩團圓的節日,長發幼兒學校誠邀小朋友和家長一同參與「花好月圓慶中秋」親子活動,體驗本校愉快和溫馨的節日氣氛!請於12/9(四)前透過下頁「二維碼」(QR Code)報名參加,到時見!https://forms.gle/fjv6iDiWK48Gpwjv8

「幼兒作品成果分享」

在8月份,學校將在大窩口港鐵社區畫廊畫展出幼兒作品,包括:


NC:「親子水彩聯想畫」

NC班新生幼兒與家長在適應期間共同創作的水彩畫作品。幼兒自由揮灑再請家長聯想為富有想像力的畫作。


K2:「中華文化」作品

K2班幼兒創作了不同富有中華傳統元素的作品,包括:花轎拼貼畫、梅花流體手指印畫及秋牛圖手指印畫,透過創作,幼兒發揮了無限創意,亦反映了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


K3:「錫紙奧運會」

適逢2024巴黎奧運會的熱潮,K3班幼兒利用簡單的錫紙創作出不同的運動動作,生動有趣地呈現了奧運的活力。

我們誠邀你與幼兒和親朋好友到大窩口港鐵社區畫廊欣賞幼兒的作品,一同見證他們的學習成果。


《媽媽寶寶OURS》第35期出版啦!

《媽媽寶寶OURS》第35期出版啦!

早前學校獲荷花雜誌邀請進行專訪,

並拍攝學校的環境和幼兒在校的愉快活動花絮,

校長更分享了學校的課程特色和N班的面試貼士。

分類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和諧藝術『家』

本會的辨學理念是「以家為本﹑省德立人」,加上適逢5月15日的「省德日」,我們邀請了NC及K1班家長一起創作以「和諧藝術『家』」為主題的親子作品,幼兒與家長均能運用多元化的物料和方式進行創作,以展示每個家庭的獨特性和溫馨的感覺。

上述的親子作品於5月6日至5月31日期間在荔景站(C出口)的港鐵社區畫廊作展覽,期望作品能帶出家庭和諧共融的重要性,並鼓勵大眾多點關愛和陪伴至親的家人。

分類
育兒文章

培育還是催谷子女

培育還是催谷子女

作為家長,你必定想培育子女成才,或者希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大道做好準備。但是如果在安排他們的學習上操之過急,便可能會變成過度催谷,不只達不到培育子女的目的,更可能不利於他們的發展。

兒童腦部發展知多點

想真正的培育子女?首先讓大家來瞭解一下,兒童的腦部發展是怎樣的。

  • 腦部掌管了整個人體的運作、行為和思想,所以健全的腦部發育是非常重要的。
  • 要有健全的腦部發育,先天和後天的因素都同樣重要,它們也互有關連。先天因素如遺傳因子和胎兒的成長環境等,不能在出生後有明顯的改變;可以改變的是後天因素,最基本有助腦部發育的後天因素包括:均衡營養、正面的親子關係及一個安全、穩定的家庭環境等。
  • 腦部神經系統的發育是循序漸進的,基本的結構形成後,才能形成較複雜的結構,運作愈來愈有效率。
  • 從兒童到成年期,我們的腦部不斷在發展,在0至3歲發育得最快,但即使過了3歲,學習能力仍然很強。

現在你知道,腦部發育是循序漸進的,兒童的學習也應該由淺入深,你應按子女不同的發展階段,提供合適啟發。以學語文為例,應該先打好基礎,學好講單字,再學句子,才可以幫助提升子女日後的學習效率,無需急於催谷。同時,因為每個兒童都是獨特的,所以要因材施教,按照其強項或特質加以培育。

要全面地提升子女的才能水平,應送他到不同的才藝班或訓練班嗎?

家長要留意坊間不少嬰幼兒訓練課程所標榜的「成效」,科學基礎薄弱,大多其實只是表面的假象,並不代表兒童腦部發展素質被提升;而且兒童學習一種新技能,必須能夠持續地在生活中應用,例如:兒童可以在日常溝通中應用所學的外語,這種學習才會有成效。

更甚的是,以過多的才藝學習或操練去催谷子女,會漠視他們的根本需要,並為他們帶來一連串負面的影響:

  • 親子相處的時間減少了,如果學習不是出於子女自願,更可能會產生親子磨擦。要知道,正面的親子關係可促進子女的腦部發展,這包括了情緒管理、社交技巧等的發展。
  • 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和成功感減少了,失去學習的動機,大大影響了日後的心智發展。
  • 休息和玩耍的時間減少了,身心可能得不到放鬆,情緒繃緊。
  • 發展變得不全面,像是自由探索、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社交情緒等重要能力,都得不到好好發展的機會。

培育子女就要先知道他們的IQ嗎?

不少家長希望為子女進行智力評估(測智商[IQ]),藉此來了解他們的能力,從而為子女制定最合適的教育計劃。也有家長擔心如不及早為子女測IQ,便會錯過了發掘他們資優潛質的機會。但請你先來了解智力評估是甚麼。

  • 智力評估是用標準的方法,去評估一個人的認知能力,基本項目包括:理解、解決問題、記憶、處理能力等,並不能全面反映個人在其他方面的才能,例如創造、領導、情緒管理能力等。
  • 要界定兒童是否資優,除了有特優智商外,還需要在不同領域有突出的成就或潛能。
  • 學前兒童腦部發育還未成熟,年紀太小測試時的表現也會波動,評估結果並不能可靠地反映兒童的潛能。所以除非懷疑兒童在學習或社群適應上有困難,一般並不鼓勵為學前兒童做智力測驗。
  • 教育局及衞生署亦不會只為評估兒童是否資優而做智力評估。
  • 智力測驗必須由合資格的心理學家執行,例如受過相關訓練的教育或臨床心理學家。

IQ測驗本身有其限制,家長若對它過分重視,反而會忽略子女其他方面的才能和給親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你是最適合啟發子女的人!

  •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迦納(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概念,兒童的潛能並不限於學術方面或智能測驗所評估的能力,他們在音樂、人際關係、肢體動作、大自然探究、自我探討等方面,也可以有很好的發展。
  • 作為家長,你是和子女最親密及最熟悉他的人,你可以透過各方面的觀察,細心找出孩子的能力與特質,並安排相應的活動,令他們從中感受到樂趣與挑戰,從而把其潛能激發出來。
  • 其實家長並不需要刻意安排幼兒上訓練班,在日常的遊戲和親子活動,常常有讓子女多元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例如:在合力栽種一盆植物時,讓他幫忙放泥土(肢體動作),一邊講解一邊鼓勵他描述整個過程(語言),並持續觀察植物的成長(大自然探究),把葉子數目數出來(邏輯數學),甚至用畫筆把植物畫下來(空間及藝術)等。重要的是,親子都可以透過溝通得益,這絕不是單靠訓練班就能夠達到的效果呢!

如有任何關於兒童發展的疑問,請向母嬰健康院或相關醫護人員查詢。

資料來源: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培育還是催谷子女 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hild/30006.html#leaflet-block-wrapper

分類
育兒文章

兒童發展知多少 — 給學前兒童的家長

孩子開始上幼稚園或幼兒中心,標誌著他們的成長進入另一個里程碑。他們不單只接受家庭教育的薰陶,也會在學校學習不同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家庭與學校在孩子的發展中均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兩者若能保持緊密的聯繫,定能更全面地扶助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兒童發展知多少 — 給學前兒童的家長

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在認知、語言、體能、自理及社群等各方面有着均衡的發展。當懷疑孩子有任何發展或學習問題時,為避免不必要的擔憂,家長和老師在觀察孩子的表現時應先考慮以下各重點:

  • 孩子的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有既定的先後次序,但個別的發展進度會因人而異。
  • 有些孩子在某方面的發展比較快,但在其他發展範疇則與同齡相符或稍慢,這是很自然的事。
  • 孩子在不同的環境,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家長和老師須多點溝通,藉此加深了解孩子的情況。
  • 班上孩子的年齡可能有很大的差異。較年幼的孩子或會比其他同學需要較多的時間和輔導才能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巧,因此家長和老師應相對地調整學習上的要求。

若對孩子的發展有擔心,可先觀察孩子在適應學校生活一段時間後情況有否改善。若問題只是短暫出現,又或只是在某個發展範疇內(如語言、認知、大小肌肉、自理及行為等)其中一、兩項表現稍弱,便無須過分擔心,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的發展還未穩定。但假如孩子的發展持續地與其他兒童有明顯的差別,那家長和老師就要特別留意,並商討是否需要安排進一步的跟進。

以下是一些在不同的學前階段,家長和老師須特別留意的情況:

孩子已上幼兒班(約三至四歲)一段時間,可是卻:

學習及認知方面
  • 對簡單的概念仍未掌握,例如不懂辨認大小
  • 對數目概念仍未明白,不懂「一件」或「兩件」物件的意思
  • 不能正確說出常見物件的用途,例如餐具 —— 進食、剪刀 —— 剪紙
  • 不懂玩扮演或模擬遊戲,例如扮演醫生、老師;玩「煮飯仔」等
語言方面
  • 不懂辨認大部分常見物件/圖片的名稱
  • 對簡單的指示未能跟從,例如「將車放入玩具箱度」
  • 未能正確地回應「有/沒有」的提問
  • 不會用短句來溝通,例如「波波跌咗」、「妹妹食餅」
  • 未能正確運用「你」、「我」等代名詞,例如「我食餅」或「你俾妹妹」
  • 不懂跟著唱兒歌
  • 說話發音不清晰,別人難以明白
大、小肌肉方面
  • 步行時容易跌倒
  • 上落樓梯時需要成人扶持
  • 手指動作欠靈活,例如未能自行打開糖果包裝紙;翻書頁或搓泥膠
  • 未能模仿畫橫線、直線
  • 自行扭開或關上瓶蓋時有困難
自理能力方面
  • 不懂表達如廁的需要,日間仍經常遺尿
  • 未能自行脱掉鞋襪或簡單的衣物
  • 用匙羹進食時顯得笨拙
行為及社交方面
  • 喜歡獨自玩耍,對其他孩子不感興趣
  • 缺乏目光接觸,很少主動與人溝通
  • 很少引領他人注意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對他人的事物亦不感興趣
  • 過分依附照顧者,難與照顧者分離

孩子已上低班(約四至五歲)一段時間,可是卻:

學習及認知方面
  • 未能明白簡單的比較性概念,例如分辨並說出大小、高矮、長短
  • 未能把物件分類和組合,例如:鞋配襪、杯配碟
  • 未能掌握基本的數字概念,例如未能正確地數出兩至三件物件
  • 未能憑記憶找出剛看過的一至兩件物件
語言方面
  • 難以明白較長的句子和指示,例如「將玩具車放喺書枱側邊個箱度」
  • 聽簡單的故事時,未能明白故事內容
  • 不會用簡單句子來表達,例如「我鍾意食餅」、「個公仔跌咗落地」
  • 不懂發問「為甚麼?」和「誰?」的問題
  • 在適當的引導下,對發生過的事未能作簡單的描述
  • 說話發音仍不清晰
大、小肌肉方面
  • 走路、跑步或攀爬時動作笨拙,經常絆倒或跌倒
  • 未能拋和接皮球,或踢滾動中的球
  • 嘗試用剪刀剪紙時有困難
  • 未能仿畫較複雜的線條或抄寫簡單的字體,例如圓圈、斜線、「十」、「日」、「人」、「C」、「X」
自理能力方面
  • 不懂自行穿和脱簡單的衣物,例如自己拉下或穿上褲子,解開較大顆的衣鈕
  • 未能自行洗手及抹手
  • 上廁所小便時仍需協助
行為及社交方面
  • 不理睬其他孩子,很少主動與人溝通
  • 不喜歡參與群體遊戲,參與時會表現不安
  • 無意與人分享或合作
  • 未能遵守規則,不懂排隊輪候
  • 常發脾氣,並有破壞或攻擊性行為

孩子已上高班(約五至六歲)一段時間,可是卻:

學習及認知方面
  • 仍未能掌握簡單的常識,例如「天氣冷要怎樣做?」、「甚麼東西有四個輪子?」
  • 對數目概念仍未能掌握,例如未能正確數出四至六件物件
  • 未能說出數種不同的顏色/形狀
  • 未能認讀個位數字或簡單及常見的字,例如「人」、「口」、「日」、「A」、「B」等
  • 學習新知識或技巧時,明顯追不上其他兒童的進度
語言方面
  • 難以理解較複雜的句子,例如「你唔可以唔洗手就食嘢」
  • 未能依照指示辦事,例如接聽電話後替成人做簡單的事情
  • 難以複述事情或描述圖畫的內容
  • 與別人對話時未能作出與話題相符的回應
  • 詞彙貧乏,不懂用適當的詞語表達意思
  • 在不急於講話的情況下,說話欠流暢
大、小肌肉方面
  • 用單腳站立時欠平衡
  • 在遊樂場作攀爬活動時,表現害怕或笨拙
  • 填色時經常塗出界
  • 做簡單的剪貼手工時表現笨拙
  • 寫字速度慢、執筆寫字時顯得困難乏力
自理能力方面
  • 不懂自行穿脱衣物
  • 未能自行擠乾毛巾抹臉
  • 未能自行刷牙漱口
  • 未能嘗試運用不同餐具(例如刀、叉及筷子)自行進食
行為及社交方面
  • 過於害羞、膽小,拒絕與陌生人交談
  • 情緒不穩,易發脾氣
  • 難以遵守遊戲規則,不懂在遊戲中與其他兒童合作
  • 自我中心,不懂辨別他人感受
  • 上課時明顯比其他兒童不專注和容易分心
  • 行為過於活躍,例如多言、難以安坐等
  • 拒絕遵從指示,有破壞或攻擊性行為

假如孩子出現以上多項問題,而且情況持續,便須盡快由老師透過「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作出轉介,或家長可致電所屬母嬰健康院,約見護士為孩子作檢查。幼兒的成長發展可以有很大的變化,及早識別和介入會有助孩子健康成長。

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

政府於2005年起分階段在全港推行「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計劃由衞生署、社會福利署、教育局及醫院管理局合力推行,目的是透過不同政府部門跨界別的合作,及早識別和處理有特別需要的幼兒和家庭,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支援。

計劃的其中一個部分,乃透過區內學前教育機構及母嬰健康院的合作,發展一套轉介制度,讓學前教育工作者及早轉介有需要的兒童到有關服務機構接受跟進。假如老師或幼兒工作員發現校內兒童有健康、發展或行為問題,經家長同意後,可填妥轉介表格,透過傳真直接轉介兒童到區內所屬母嬰健康院。母嬰健康院收到轉介後,會主動聯絡家長,盡早安排孩子到母嬰健康院接受初步評估,有需要時,再轉介孩子到有關專科作進一步跟進。

如欲了解有關轉介制度、下載資料套及轉介表格,可連結以下教育局網站:
www.edb.gov.hk/tc/edu-system/preprimary-kindergarten/comprehensive-child-development-service/index.htmlexternal link

如果家長或老師發覺

  1. 孩子出現早期的行為問題或
  2. 家長在管教上遇到困難,家長可以參加母嬰健康院的3P親子「正」策課程

此課程專為兩歲半或以上學前兒童的家長而設。課程共有四節課堂及四次電話跟進,透過介紹正面管教的原則,協助家長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和有效的管教方法,以不傷害兒童自尊心的態度去處理兒童行為問題。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由學校轉介,家長亦可以到母嬰健康院或下列網址了解課程及報名詳情。
http://s.fhs.gov.hk/43j5e

家長如對「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或孩子的發展有任何疑問,可向區內母嬰健康院的醫護人員查詢。

資料來源: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兒童發展知多少 — 給學前兒童的家長 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hild/14821.html

「童藝.童樂」

「童藝.童樂」

本校於10月4日至10月31日期間在荔景站(C出口)的港鐵社區畫廊🖼️展示了K2及K3班幼兒作品🎨: K2班的作品名為「小小設計師」👩🏻‍🎨👨🏻‍🎨,幼兒繪畫出有趣的外貌表情,亦運用了不同質感的物料,如:繩子、布碎、紙碎等設計出獨一無二的衣飾;而K3班的作品則名為「奇趣面譜」,幼兒運用繩子和水彩繞出對稱圖案,並以傳統水墨的技巧為面譜畫龍點睛,呈現出中西匯聚的藝術效果。🎭